05

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 瞄准四个方向落地转化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 2024年03月12日 本报记者 姬晓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围绕智慧“大脑”、敏捷“小脑”、强健“肢体”和智能“感官”四个方向,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优势创新资源,组建场景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中试基地,加快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落地转化。

许礼进表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形机器人四肢还不够强健,“小脑”的敏捷性不足,“大脑”不够智能。人形机器人系统复杂,开放场景的市场需求对智能化和感知能力的要求更高,除了传统零部件之外,还要加入大量传感器、机器视觉以及软件层面的AI交互系统等,极大增加了人形机器人的整机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许礼进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一是要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依托现有或新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围绕智慧“大脑”、敏捷“小脑”、强健“肢体”和智能“感官”四个方向,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优势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人形机器人专用操作系统、智能控制器、高效驱动关节、仿真孪生平台、集成开发环境、类人智能算法等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组建场景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中试基地,加快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落地转化。

二是要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整合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给侧”优势资源,强化协同供给能力。建议充分利用各地算力中心,以划拨或政府投资等方式提供统一的人形机器人算力中心,并建设超强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提升其灵活度,降低其使用成本。现有工业/服务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在产业链上有较大的契合之处,可以依托现有的机器人产业链,构建与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给能力,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整机成本。

三是要强化政策导向,构建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创新生态,支持人形机器人企业创新成果在未定型阶段与应用方建立合作,首试首用。建议支持相关研发机构、企业开放人形机器人产品应用功能接口,拓展下游应用场景范围,搭建应用生态集聚平台,鼓励申办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创新大赛,以支持人形机器人在萌芽期场景应用的探索和尝试,发现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形成规模效应。

在许礼进看来,机器人行业推动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机器人可以理解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提供更高效、准确的服务。二是机器视觉和感知技术,机器人可通过该技术识别、理解和处理环境中的信息,实现更高级别的自主导航、物体识别和抓取等功能。三是机器人操作系统,该平台提供丰富的计算库和工具,使得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地开发、调试和部署机器人应用。四是机器人硬件技术,其中新型材料使得机器人更加轻便、灵活,高精度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可保证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五是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云服务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使得机器人可以在云端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学习。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和用户需求,优化机器人的设计和服务。

许礼进认为,还需要加强高端领域应用标准化研究,重点在汽车、半导体、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开展工艺流程、专用算法、安全数据模型等标准的研制与推广,重点突破高端工业机器人新产品通用技术规范、模块化设计制造、可靠性等标准化关键技术,助力国产机器人应用的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