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半导体/能源电子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型储能带来更多新市场新机遇新业态
基带芯片自研有多难?
Arm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编辑:诸玲珍
国内首次光伏发电宽频阻抗现场实测成功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
新型储能带来更多新市场新机遇新业态

本报记者 张维佳
 

“2023年上半年,新型储能领域欣欣向荣,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半年投运储能项目装机总规模已超2022年全年总和。”9月10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在碳中和能源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上表示,今年1—6月,我国共有159个储能项目投运,其中新型储能投运项目达154个,投运装机规模达7.05GW/14.66GWh。1—7月,各省储能项目备案超过2000个,华东地区以1185个位居榜首。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飞轮储能、储热蓄冷、氢储能等。相较于传统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建设周期短、调节性能高、选址布局灵活等优势。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电化学储能项目共投运143个,投运装机规模为6.93GW/14.58GWh,占比98.3%;非电化学储能项目共11个,投运装机规模为120.73MW,占比1.7%,包括8个飞轮储能项目(34.23MW)、2个超级电容储能项目(6.5MW)以及1个熔盐储热项目(80MWh)。

王泽深表示,在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与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解决新能源消纳和负荷调节性资源的需求必然会出现新的增长。新型储能作为丰富灵活性调节手段之一,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未来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新型储能产业的高景气吸引了众多跨界玩家涌入。截至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海辰储能、赣锋锂业等70余家企业均发布了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扩产计划,涉及产能规划超1600GWh,总投资金额超7000亿元。

“在新型储能产品转型、成本下降与技术变革的叠加作用下,全球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不只是全球体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储能市场,在融合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方面,也同样走到了世界前列。数字化、智能化、碳足迹的发展浪潮对新型储能产业的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产业发展新动能。产业融合、协同创新、绿色安全、规模效益、人才支撑将成为新型储能发展的关键要素。新型储能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由此诞生更多的新市场、新机遇、新业态。”王泽深指出。

王泽深预测,今年下半年,新型储能行业将呈现五个向好局面:一是工商业储能和大储产品出口市场进一步向好;二是国内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进一步向好;三是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场景进一步积累和延伸;四是储能电池产能释放好于去年同期供不应求;五是电芯成本和系统成本下降较快。

“今年全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5~18GW,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只有增强实力才能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盈利和持续向上。”王泽琛说。

 
下一篇4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