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从本期起,《中国电子报》推出“专精特新成长记”专栏,通过深入调研采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讲述企业成长的生动故事,展示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不粘锅,家家户户最寻常的炊具。其耐高温、易清洗的特性,源于锅身上厚度只有几微米的特殊涂料。殊不知,这层神奇的涂料占据整口锅九成以上的价格,而成本却不到一成,其合成技术及原材料,更是长期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透过薄薄的不粘涂料,杭州吉华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华材料”)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在近20年的艰苦创业中,这家起初为炊具厂商做配套的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填补了一个个行业空白,成长为全球特种不粘涂料行业的头部企业。
8月10日,记者走进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80后”总工程师钱涛言谈之间目光坚毅:“要想从国外巨头手中夺取市场份额,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和竞争优势。”不粘锅用持久不粘陶瓷涂料、水性聚四氟乙烯涂料……专挑别人不爱做、做不到的来做,吉华材料用了不到20年时间走完了别人50多年的历程。
“中国人要做出自己的不粘涂料!”
20年前,不粘炊具刚刚进入中国时,就已经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盛行了40多年,并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耐高温涂层工艺。
不粘涂料是庞大涂料行业的细分赛道之一,每年产值规模只有几十亿美元,于整个涂料行业来说是九牛之一毛。正因如此,中国的原材料企业在该领域还鲜有涉足。
毕业于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刘海兵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白。浙江地区五金业发达,传统炊具企业也很多。“市场在哪里,配套就应该在哪里”。2008年,刘海兵只身一人背着包,辞掉台资企业高管的工作,来到杭州,与做染料生意起家的吉华集团合资成立了子公司——杭州吉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为江浙沪一带的炊具企业做配套。
彼时,中国的不粘涂料行业更像是个“作坊”,只能做简单的“油漆工调漆”工作,产品粗放,低价低质,缺乏自己的核心工艺和技术人才,自主生产原材料更是闻所未闻。2013年,刘海兵找来了自己的同门师弟——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的钱涛博士,担任总工程师,组建并带领公司的研发团队进行不粘涂料相关工艺技术和核心原材料的自主研发工作。
“刚来到公司的时候,这里的技术还是以涂料配方为主,不粘涂料的主要原材料——炊具用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相关助剂等几乎100%依赖进口,而涂层的原材料又基本被德、日、美等国的企业所垄断。”当时钱涛就下定决心,“中国人要做出自己的不粘涂料!”此时,钱涛的目光格外坚毅。
在他看来,一个好厨师,不仅要会做菜,还要懂种菜。做涂料也是类似的道理——既然要做自己的涂料,就不能只做涂料配方,还要再往上游走,做出特别适用于不粘涂料的原材料。
2014年,吉华材料建成了业界领先的树脂合成车间。钱涛带领团队,每天早晨6点到这里,忙到晚上10点才离开。“先做聚合,从单体改性到合成树脂,再通过涂料化工艺制成涂料,进而喷涂在样锅上,进行不粘性、耐化学品性等测试,再根据反馈数据修改,调整配方或分子结构……”钱涛说道。像这样的实验,每天要做4~6组,每次耗费约10小时。
两年的时间,3000多组实验……钱涛的团队终于制备出了专属于不粘涂料的有机硅树脂。公司原材料进口依赖程度也从100%降至40%,实现了主要原材料的自主生产,每年至少节约两三千万元的成本,利税增加1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钱涛还针对进口树脂在炊具上出现光泽暗淡、成膜性不足等缺点进行改良,新涂料更容易成膜、光泽度更高、所制备的涂料储存性能更稳定。
“专挑别人做不到的来做”
钱涛开车载着记者前往吉华材料的加工车间,小道两旁绿树成荫,清澈的小溪中偶有白鹭戏水,空气里似乎弥漫着一股清甜的味道。
十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钱涛告诉记者,公司刚迁到这里时,隔着10公里便能闻到化工园区刺鼻的试剂气味。
201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2月1日起对施工状态下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高于420克/升的涂料征收5%的消费税。
涂料行业绿色化进程加快,倒逼化工企业从粗放化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也推动全球不粘涂料行业从大量生产溶剂型树脂,向更为环保的水性树脂发展。这给了吉华材料脱颖而出的机会。
“此前,欧美市场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水性涂料,因为在欧美地区,厂商即使大规模使用了溶剂型涂料,也能通过技术和设备较好地处理尾气排放,但我国能够实现尾气吸收和处理的炊具企业却寥寥无几。”在钱涛看来,水性树脂在中国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实现国内的环保要求,一时间无法指望下游企业做环保改造,因此要从自己生产的涂料成分入手,而这也是国外同行业短时间内没动力去做的。”
通过设计树脂的分子结构,吉华材料很快研发合成出了适用于中国环保要求、且不影响涂层性能的专利产品——水性有机硅改性耐高温树脂,使VOC排放量减少2/3以上,同时配套水性聚四氟乙烯涂料,全面实现了不粘锅内、外涂层的整体水性化。此举,也让吉华集团成为法国SEB、苏泊尔、爱仕达等全球炊具头部企业的涂装材料供应商。
2018年,一场国际性原材料短缺危机突然袭来,影响了化工材料等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而就是这一次”卡脖子“,又给了吉华材料乘胜追击的机会。
仅仅两年,吉华材料的防聚热有机硅材料等几种核心原材料皆实现自主量产,解决了下游炊具企业的“燃眉之急”。同等品质,运输成本更低,交付周期更有保障,全国订单纷至沓来。2020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生产规模牢牢占据全国不粘涂料行业三甲之列。
钱涛还想征服更广阔的星辰大海。“工科博士专爱挑别人做不到的来做。”他自信地笑了笑,在不粘涂料中,陶瓷涂料相较于传统不粘材料硬度更高,能耐受更高温度,且更为环保。正因如此,陶瓷涂层也更脆,像“瓦片”一样,经不起磕磕碰碰。
经过三年的时间,吉华材料首创了行业内“不粘锅用持久不粘陶瓷涂料”,填补了陶瓷涂料行业空白。“现在我们基本把陶瓷涂层本身材料缺陷问题解决掉了,大幅延长了陶瓷涂层的使用寿命,下一步还要扩大产能,为全球炊具企业供货。”钱涛告诉记者。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专精特新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选择赛道发展时,要更多地瞄准哪些技术和产品是同行不具备的,而恰恰又是自己擅长的。‘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钱涛告诉记者。
钱涛坦言,企业创新创业之所以能无后顾之忧,行业主管部门、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关部门一直在背后给予着“顶格”支持。2021年,吉华材料被浙江省评为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被浙江省科技厅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02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除了荣誉和奖牌,还有政府部门真金白银对研发的奖励补贴。每一次遇到瓶颈时,钱涛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杭州市经信部门,向他们寻求指导和帮助。
近两年,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吉华材料的出口也受到一定影响。“前几年,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大部分是欧美企业,这两年,公司将主要客户群体转向国内。”钱涛告诉记者,创新型中小企业往往会对市场的变化非常敏感,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也是创新为企业赋予的韧性所在。
谈及下一阶段企业的布局方向。钱涛透露,除了炊具领域,未来企业核心产品的覆盖范围将扩展到工业领域,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业机床等热门行业的应用场景。“不粘涂层的应用领域远不止炊具,凡是对绝缘性、耐高温、密封性有要求的领域,都是涂层材料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钱涛说道。
虽然应用领域在扩展,但吉华材料专注的事业却始终如一——高性能不粘涂料。钱涛告诉记者,吉华材料希望向高性能涂层材料上游持续挺进,研发出更为优质的助剂等涂层的原材料,并持续挖掘可降解材料等细分市场。
做得大而全,是大企业的事情和使命,中小企业则要坚持小而精、小而美地发展。吉华材料正是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用不到二十年走了别人五十多年的路。“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不断突破,在不粘涂料这一细分市场,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真正做到专精特新。”他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