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诸玲珍报道:近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主题采访活动在济南启动。记者从当天举办的情况介绍会上了解到,今年1—6月,山东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工业运行持续保持稳进向好态势。
据悉,目前,山东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具有五个显著特点:
第一,规模体量大。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526个,是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在国家统计局重点调度的80种主要产品产量中,居全国前三位的有36种,占比45%。2022年,山东省工业增加值总量2.87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32.9%,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量超过7%。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8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第二,动能转换快。高新产业增势强劲,近三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远高于规上工业。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左右;“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5.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7.7%,高于全部投资22.2个百分点。创新能力加速提升,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96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7家、工业设计中心43家,均居全国首位;拥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居全国前列。
第三,两化融合深。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成功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在数字产业方面,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6万亿元,软件业突破万亿元大关。在数字赋能方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117.1,居全国第二;产业数字化指数80.3,居全国首位。
第四,产业生态优。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有74家企业入围,居全国第二位。全局性链条多,突出打造11条标志性产业链,112家“链主”企业的生态主导力持续增强。特色化集群多,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个,均居全国首位。
第五,民营经济强。支撑作用好,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1500.7亿元,增长3.0%,占进出口总额的73.6%。优质企业多,目前全省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7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家,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