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近日出台。根据发展目标,到2027年,四川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到2035年,四川制造强省、农业强省、服务业强省基本建成,形成一批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次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全面跃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形成,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培育形成六大万亿级产业
根据《决定》,四川将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六大万亿级产业。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着眼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先进计算和存储等产业,拓展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柔性电子等领域,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提升先进电子材料、元器件的市场份额,加强工业软件攻关应用和关键设备研发生产,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提档升级。
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重点打造航空航天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动力电池、轨道交通装备四个具有行业引领力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大飞机配套系统与部件、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培育航空整机产业及航空发动机等配套产业。发挥川藏铁路工程牵引作用,建设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工业母机和智能农机、节能环保等特色装备,提升装备制造基础工艺和零部件发展水平。加快“智慧+”“新能源+”先进装备示范应用。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决定》,四川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中,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领域新赛道产业快速发展。
在人工智能领域,四川将统筹数据、算力、算法,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硬件、开源开发框架等关键软件创新发展,积极攻克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推动应用场景建设,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卫星网络领域,四川将建设天基智能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持火箭发动机、商业火箭和卫星制造,研发大型地理信息系统、高性能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等软件,拓宽商业卫星在轨服务和卫星数据信息服务,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卫星互联网和卫星遥感应用示范。
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四川将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大力培育核心企业,提高关键部件综合配套能力,壮大电机、电控、车载智能控制系统等细分领域。推动“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拓展应用场景,有序开放路权,加大示范应用推广力度。
在无人机领域,四川将研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无人机及系列产品,建设高效运行的无人机管控体系和飞行服务系统,打造全国无人机产业高地。加强在大型物流、电力巡检、治安防控、应急救灾、农林植保、河湖管护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此外,四川还将推动未来产业加速孵化,在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量子科技、太赫兹、元宇宙、深空深地、未来交通、生物芯片、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等领域谋划布局,加速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
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根据《决定》,一方面,四川将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抢抓“东数西算”机遇,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打造全省一体化算力调度中心,推动建设智算中心。支持建设西部地区数据灾备中心,做优做强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产业化发展,深化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一批高能级数字产业集聚区。推动工业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探索组建数字资产交易中心。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培育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全覆盖行动,打造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另一方面,四川将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及其支撑产业、应用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降碳三年攻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支持绿色产品认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近零碳排放园区,构建绿色供应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建设试点,探索构建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发展碳汇经济,探索建设绿色外贸示范区。建立以碳排放“双控”为导向的产业项目立项机制。支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开展先进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示范应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建设建筑强省。深入实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支持绿氢产业发展,加快“成渝氢走廊”建设。推进农业、服务业减碳降耗,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生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