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邱江勇报道:7月13日,京东在北京推出京东言犀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相比,这一源于产业、服务产业的大模型,融合70%通用数据与30%数智供应链原生数据,致力于深入零售、物流、金融、健康、政务等知识密集型、任务型产业场景,解决真实产业问题。对于大模型的应用实践,京东提出了明确的“三步走”规划。
为夯实产业应用,京东推出了一套大模型的完整工具,包括支撑大模型研发的基础设施——言犀AI开发计算平台、向量数据库、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高性能存储平台云海、软硬一体虚拟化引擎京刚等核心产品。
依托京东言犀大模型,以及京东在产业和供应链侧的优势,京东还发布了两大服务平台,包括全新升级的优加DaaS和言犀智能服务平台,以及面向零售、金融、城市、健康、物流五大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
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大模型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一定是在产业应用中。在她看来,大模型的价值=算法×算力×数据×产业厚度的平方,前三个指标固然重要,但技术在产业场景落地应用,创造实际价值才是关键。
产业场景是京东非常擅长的领域。京东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拥有包括零售、物流、科技、健康、工业、产发等丰富的产业布局。这为京东积累下每年数百亿条优质交互数据,训练言犀大模型的数据库,就由70%通用数据和30%供应链原生数据组成。
对于大模型的应用实践,京东也有明确的“三步走”规划。目前,京东云已经基于内部实践构建了通用大模型;到今年年底这段时间,京东将经由高复杂场景大规模锤炼,迭代出扎实的产业服务;预计在2024年年初,会将大模型能力向外部严肃商业场景开放。目前,京东已经走到第二步,并在内部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据悉,京东从很早就开始布局大模型。2021年,京东就推出十亿级模型K-PLUG,2022年推出百亿级模型Vega,本次大会则展示了千亿级模型。
在大会现场,京东演示了将通用大模型转化为健康产业大模型的操作。通常,客户完成这套流程,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到模型部署,需要十余名科学家花费一周的时间。但利用言犀AI开发计算平台,只需要1~2名算法人员,在数分钟内就能完成。通过平台模型加速工具的优化,还能节省90%的推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