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赋智中小企业
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赋智专项行动 高水平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赋智专项行动 高水平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编者按: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旨在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赋智中小企业,持续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为更好地推动政策实施,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展现赋智成效,中国电子报开辟“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栏,敬请关注。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周平

202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了《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立足破解当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薄弱等难题,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赋智中小企业,持续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水平,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成果赋智助力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

科技成果赋智是解决中小企业创新来源的重要途径。我国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互为主体,具有强烈的创新动力、勇气和活力。

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亮眼。截至2023年3月,“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利润率分别为9.6%、7.0%,比规上中小企业营收利润率分别高5.5和2.9个百分点。2023年1-4月,在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为55.3%,在科创板新上市企业中,67%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过,中小企业正处于疫情后的恢复期,企稳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科技成果获取和转化难、产业链配套水平不高等问题亟须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致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贺信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加强产权保护,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行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高水平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具体部署。

为应对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找不着”“谈不拢”“落地难”问题,《行动》坚持目标导向、协同联动、系统推进、赋智提升原则,通过三大重点任务、十项具体工作举措和四项保障措施,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畅通技术供需对接渠道,提升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通过“三化”系统打造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新生态

通过“常态化”“精准化”“体系化”布局,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创新生态,健全成果转化服务格局,为实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创造良好空间。

第一项重点任务是推进成果“常态化”汇聚,确保“有成果”。举措一是丰富科技成果来源,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分层次、分领域建设科技成果项目库,推动成果项目库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举措二是强化产业需求牵引,调动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等多方资源,挖掘中小企业多样化技术需求,通过联合开发、中式熟化等手段,加快科研成果向实用化转化;举措三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型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快数字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第二项重点任务是实施供需“精准化”对接,实现科技成果“转得好”。举措四是加大科技成果数据开放共享,完善赋智对接平台体系,构建行业、地方间纵横结合的科技成果资源转化服务体系;举措五是持续开展赋智“深度行”活动,强化部省联动,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专业机构等在地方每年开展不少于10场“深度行”活动,为中小企业培优扶强营造良好的环境;举措六是促进大中小企业合作,落实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持续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大企业最佳“合伙人”,聚力我国企业发展新势能;举措七是加强产学研协同,推动高校、科研院校与中小企业之间结对子,立足于攻克技术瓶颈和特殊技术难题“发榜”,创新建立联合式、订单式技术研发新模式,实现科技成果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第三项重点任务是加速服务“体系化”布局,推动科技成果“持续转”。举措八是推动成果中试熟化,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共建实验检测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成效;举措九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组织开展专利导航服务,建立专利商标审查绿色通道,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专利“一对多”许可,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举措十是加速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等政策红利更好地赋予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推广应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

四大保障措施促进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行动》提出四大保障措施,将科技赋智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图”转化为“施工图”,确保行动落到实处和关键点,全面系统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工作统筹协调,着力打造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和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保障措施二是强化产融合作,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在科研成果获取、转化、应用等方面的融资需求,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推动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保障措施三是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一批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实现规模化应用并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案例,推出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优、保障好、有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品,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带动行业整体发展。保障措施四是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扶持公益性服务机构、支持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开展中介服务机构活动评价等,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水平。

高水平服务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支撑政府、服务行业”的研究咨询与决策支撑机构,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汇聚政产学研金资源,高水平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一是发挥智库优势,持续开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研究,及时提出政策举措建议。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战略布局,分领域、分行业开展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产业链协同等专题研究,有效支撑赋智行动。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必修课”,开展关于转型路径、方法和实践的研究,助力破解“不愿转、不能转、不会转”等共性问题。动态跟踪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态势,研判“专精特新”发展面临的难点和痛点,支撑中小企业相关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积极推动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高水平智库服务。

二是建设“三库”、面向“四链”,积极服务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机构的平台作用,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管理经验,构建优秀科技成果库、应用需求库、专利数据库。目前中心已积累可转化科技成果18万余项,需求信息上千条,建设十余个重点领域专利数据库。认真贯彻落实《行动》,开展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深度行”活动,发挥“三库”作用,取得显著成效:第一是畅通信息链,深度挖掘供需信息,促进精准匹配;第二是撬动资金链,邀请全国主要金融投资机构参与,共同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第三是优化服务链,创新实施“政企金服赋智结队”模式,整合各类资源服务科技成果赋智;第四是对接产业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大企业等与中小企业需求对接,以成果转化赋智产业创新。

三是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充分利用近40年的知识产权行业服务经验,面向各行业中小企业开展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服务,包括风险评估、软件代码合规分析、尽职调查、法律政策研究、专利挖掘、专利代理、科技成果评价转化等,助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近两年来,中心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超千次,技术评估千余件,促成企业间合作20余项,交易金额超千万,为上千家中小企业提供了专业化服务。未来,中心将面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科技服务需求,培育新的服务能力,积极拓展新的服务空间。

四是持续支撑做好科技成果赋智专项行动,深入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精细化梳理供需信息,持续丰富科技成果库、应用需求库、专利数据库,以需求为牵引,常态化开展优质科技成果征集、发布和供需对接。加快构建涵盖企业科技能力培育、创业空间、科技金融与产业化等在内的高水平科技服务能力,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提供“一站式”服务。联合地方主管部门,持续打造专业化、高端化的“深度行”活动,不断巩固和完善“政企金服赋智结队”模式,提升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质量水平。

 
3上一篇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