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超高清视频是抢占数字时代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制高点,培育视听新业态、新体验以及新消费模式的重要途径。在5月8日—10日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召开的“超高清电视频道建设与传播主题会”上,行业专家聚焦频道新发展理念,围绕频道建设、节目传播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共同探讨超高清电视频道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新成绩、新突破、新未来。
超高清电视成视听产业新亮点
超高清电视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传媒司司长袁同楠表示,目前全国批准开办了8个4K超高清频道,2个8K超高清频道。全国先后有14个省市出台了支持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计划,其中,北京市设立了全国首个每年2500万元的8K政府专项资金,广东省专门安排累计超过18.5亿元的专项资金和超过38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
“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千兆用户已超过9000多万,超高清视音频进入千家万户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实时在线将成为常态,人们对超高清的认可度在快速提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姜文波表示。
在谈及超高清大屏及电视机示范试点时,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杨培丽表示:“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市城区公共空间、高校、社区共建设20块8K超高清大屏,总播出时长约3456小时,170个社区8K电视机示范试点累计服务群众1.5万人次,总播出时长约2.4万小时。”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主任编辑杨露透露,广州广播电视台利用超高清电视内容转换与城市相结合,参与中超联赛、中国汽车等职业赛事的4K超高清公用信号制作,与广东省服装协会联合举办广东时装周,通过超高清技术促进行业转型与城市发展,实现产城结合、产媒结合。
依托5G技术,超高清电视频道也实现了大小屏联动。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曹雅莉表示,百视通和国网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共同成立了国家实验室,推动5G频道,同时去年发布了5G频道白皮书,实现了真正的大小屏联动,并且能覆盖多终端。
提及超高清频道建设,节目内容质量是绕不开的话题,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夏倜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一是注重打造超高清电视主旋律精品节目IP,节目内容要从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播价值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现超高清发展成果;二是积极探索推动超高清修复技术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三是积极推动超高清电视节目与新技术的创新融合;四是加大超高清电视内容版权的影响推广。
AI助力超高清视频发展
5G网络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产业的不断深入,将对内容制作的方式、形式以及运营模式产生颠覆性变革。北京市门头沟区区长吕晨飞指出,“AI+5G+8K”将为超高清视频产业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制作成本,在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视觉清晰度的极致追求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门头沟区携手中关村发展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搭建完整的创新生态雨林体系。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首席技术专家周苏岳将超高清发展趋势总结为三点:一是上云和异地协同。二是虚拟制作。三是AIGC。周苏岳还透露,在他们火石平台上的4K修复生产线,通过AI的方式,可以在磁带和胶片上完成90%的修复工作,最后再通过人工精修,完成4K内容制作。
广东广播电视台对4K修复这一领域也十分重视。“目前新一代观众对视频观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节目的艺术质量和拍摄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我们回看历史节目、经典影视剧时,除了感慨和回忆之外,也会为模糊的画质而感到遗憾。”夏倜表示,广东广播电视台将4K修复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利用AI超分视增强技术、老片翻新4K化修复技术、转换技术、自适应内容感知编码体系等技术,对当年生产的一大批经典影视IP进行修复升级,让时代记忆重现荧幕。
说到AI在超高清领域的应用发展,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编辑王寒英认为,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高清化、智能化和沉浸式。“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咪咕通过HDR Vivid、多路解说、多屏同看、AI战术分析、AI智能字幕等,为谷爱凌打造数字分身,实现真人毫米级复制,还首次尝试谷爱凌和自己的数字人进行现场连麦互动直播。”王寒英说。
8K给产业带来全新挑战
全国目前批准开办了8个4K超高清频道,2个8K超高清频道,特别是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还实现了全球首次规模化8K及超高清直播转播。
“8K的推广速度目前还处于开始阶段,并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如今超高清已经成为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8K也将会成为主流,带来更丰富的细节、更绚烂的色彩、更逼真的体验。”吕晨飞强调,“同时将引发电子信息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的升级换代,形成万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
杨培丽对于8K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心得,首要一点便是把8K超高清电视频道的核心优势做“强”。
2021年12月31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正式上线全国首个8K超高清频道,聚焦“采、编、播、转、传、存”全制播链条开展精品生产、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为了满足多元化的观看需求,按照“精品备播+常态储备”的原则进行分级分类调配,8K频道累计播出时长超过1万小时。“8K APP”作为国内首款5G+8K高新视频移动应用,面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媒体服务,积极构建集内容、平台、渠道、服务于一体的8K媒体新生态。
北京广播电视台还自主研制了8K播出服务器、编解码器、IPG网关等,累计形成 29项自主创新知识成果,包括22项专利和7项软件著作权。“实现了一批技术复杂、难度大、创新性强、自主可控程度高的8K卡脖子技术突破和孵化。”杨培丽说道。
2020年10月,咪咕参与编制了5G+8K超高清国产化白皮书的发布,开始正式进入5G+8K的全景实践。“2020年12月,咪咕举办了首场5G+8K+XR的云演艺,首次将5G切片应用于大型商用8K超高清直播。2021年1月,我们联合CBA打造了CBA史上首场8K+VR的全明星赛。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还将5G+8K超高清直播技术应用于奥运直播,为观众提供了33个大项无延时实时直播,呈现了339个金牌时刻,为用户带来了非常沉浸式的大赛体验。”王寒英说道。
针对8K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播出二部主任宋蔚指出:“我们在超高清方面主要是立足4K先行,兼顾8K的思想,以先进技术推动继续把超高清发展下去。但如果4K带来的挑战更多的是因为HDR带来的变化,那么8K带来的挑战便是没有更多的相关产品,因为全世界的产品都相对较少,所以对于视频服务器的一些转换器、编码器、解码器等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杜比实验室移动媒体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周惠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8K目前的推广速度还处于开始阶段,不是因为技术,主要是因为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比如三星作为8K电视机的生产厂家和亚马逊合作,制作了以8K形式播出的美剧,内容数量也不是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