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型显示
3上一版  下一版4
 
车载显示驱动:IC厂商眼中的“香饽饽”
降低能耗是显示器件技术改善的核心点
编辑:吴丽琳
推动三大技术升级 提供全场景显示解决方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降低能耗是显示器件技术改善的核心点
——访UDC高级市场经理林永哲
本报记者 卢梦琪
 

随着OLED显示技术渗透不断加快,以及终端产品对能效表现的需求越来越高,上游OLED发光材料背负着提升能效指标的艰巨使命。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UDC)是OLED发光材料和技术领域领导者,近日,UDC高级市场经理林永哲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UDC致力于蓝色磷光材料的商业化,预计在2024年全面实现商业化,能效表现有望提升20%~25%左右。”

在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中,红绿磷光材料已经量产并应用于OLED,蓝色磷光材料在色纯度和寿命上还存在不足。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在ICDT2023活动中提到了两个重点,一是整个行业在继续发展过程中会越来越需要高效蓝光,且要尽早实现量产来提升整个行业的能效;二是从工艺角度上把尺寸做大。

林永哲认同以上观点并进一步解释道:“目前一些面板厂正在对其低碳显示器做推广,可见降低显示器件能耗是从技术角度想要改善的一个核心点。业界期待蓝色磷光材料主要是因为它有比较大的能效提升空间,大概在20%~25%左右。”

能效是当下消费电子类产品升级过程中需要加速改善的方面,正如手机能效的提升最直观、最简单的体现可能是待机时间、机身更轻薄和显示亮度提升。“现在很多终端厂商在增加其他功能的时候,会在功耗方面有较大的顾虑,像实时监测等功能由于过于耗电还没有在终端产品上实现。厂商都在期待功耗方面能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林永哲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发光材料可用性的评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效率,二是颜色,三是寿命及稳定性。尽管这三个参数都已得到证明,但关键是要用一种材料系统实现所有这三个参数,并能够实现商业化。

据林永哲介绍,UDC先前计划在2022年开发出能够满足初步规格的蓝色磷光材料,尤其是在效率、寿命和颜色上要达到一定标准,目前UDC已经完成第一个里程碑。“因为蓝色是短波,用电流激发时所需要的能量比较大,且越往深蓝色的方向去发光,所需要的能量就越高,因此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于怎样在高能耗的情况下做到寿命的延长。”林永哲说。

林永哲表示,作为OLED技术和材料领导者,UDC计划在2024年实现蓝色磷光材料的商业化,届时UDC的商业化蓝色磷光材料可以实现量产并提供给下游客户。至于终端产品何时推出还有待下游客户确认。

纵观发光材料的分布体系,从工艺的角度分为原材料、中间体、升华前材料和终端材料,流程越往前越容易,越往后越难。从发光材料体系来看,从功能材料开始难度逐渐增大。

记者了解到,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大部分中国厂商目前集中于 OLED中间体和前端材料,行业内能够提供终端材料的公司较少。但随着国内OLED产业的兴起,该领域的机遇随之凸显。

“从市场规模来讲,一定会有很多企业对OLED市场感兴趣,但是参与进来之后,由于技术门槛等一些原因,肯定会从难度相对较低的领域逐渐往上做。”林永哲表示。

林永哲同时指出,从中国的一些市场布局及划分来看,中国在OLED发光材料发展领域还处于早期引入或者是前期发展的阶段,单从材料的进口或者本地化的比例就可以看得出来。

据悉,UDC研发的发光材料是最难的部分之一,除了囊括红光、绿光、蓝光材料之外,接下来UDC还会研发一些例如等离子体PHOLED材料等其他发光体系,这种材料可能会在目前磷光OLED发光效率的基础上再有两倍的提升,以及10倍左右的寿命上的提升。

“我们每年都会持续提升红色磷光和绿色磷光的发光效能,之后也会将蓝光加进来做进一步的提升。”林永哲说。

自2016年进入中国市场,UDC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设立了办公室,并且配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客户支持团队。林永哲表示,UDC在中国的布局有一个核心点就是更好地赋能客户,在产品上满足客户在保证寿命和颜色的前提条件下的能耗需求,在企业责任方面帮助客户完成践行环保的环境指标等。凭借20多年来开发和生产高质量、高性能OLED材料的经验,UDC在未来将继续支持和助力中国客户的发展。

“UDC的未来布局,不管是红光、绿光、蓝光,还是等离子体PHOLED等更长远的规划,都是为了去解决客户提出的能耗问题去设计的。我们做出更好的材料和器件,同时让下游客户企业也做出更好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林永哲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