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项目、建平台、强链条、优环境,春天的赣南大地处处透着蓬勃的生机。从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少,到实现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百亿元企业三个“零突破”;从资源初级加工、简单利用,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不断完善……苏区振兴发展十年来,赣州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结构日趋完善,成为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脊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党的二十大为现代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追梦工业的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了!”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何琦说。关于赣州工业运行特点、未来发展方向,何琦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分享了很多重要信息。
规上工业营收突破5000亿元
近年来,赣州工业获得飞速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十年翻番、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千亿元产业集群达到4个、境内外上市企业从3家增长到18家……
“近两年来,赣州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规模从2020年的约3400亿元,到2021年逾4500亿元,再到2022年的近5400亿元,每年我们都要踏上一个新台阶,推动赣州地区生产总值的跃升。”谈到赣州工业发展,何琦言语里透露出自豪之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赣州始终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在先后实施“主攻工业、三年翻番”“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的基础上,赣州市委、市政府把工业倍增升级行动作为“八大行动”之首,摆在突出位置加力推进,取得“三个提升”积极成效。
一是工业实力提升。2022年,赣州市规上工业营收达538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总量双双进位至全省第三,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赣州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60名。二是产业能级提升。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等“1+5+N”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跻身全省唯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三是企业档次提升。2022年赣州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680家、净增202家,数量稳居全省第一。营收超10亿元企业突破100家、净增30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省“独角兽”“瞪羚”企业21家。
在何琦看来,赣州工业发展具备三大比较优势。一是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支持;二是交通区位连南接北,毗邻粤港澳大湾区;三是矿产资源量大质优,得天独厚。
在政策上,国家层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给予赣南等苏区在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在自然资源上,赣州矿产资源丰富,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中重稀土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近70%,还拥有丰富的锂矿、萤石、地热资源,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区位上,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香港、广州、深圳等地都相距450公里左右,是大湾区的直接腹地。同时,赣州人口优势明显,近千万人口可充分满足大湾区转移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2023年,赣州提出的目标是,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以上,力争保持在全省前列;规上工业营收达到6000亿元以上。何琦表示,2023年,赣州工业将以“贯彻党的二十大,推进赣州工业化”为主线,向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技术尖端化迈进,全力推进“两区一基地”建设,将赣州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先行区、全国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矿配应用端全“链”打造锂电产业2.0
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全国锂电新能源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赣州市抢抓“风口”,锂电产业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赣州工业发展“新名片”。从上游稀土、锂矿资源开采,到中游一阶、二阶材料生产,再到下游电池、新能源汽车制造,赣州市锂电产业链正不断向下游延伸。
矿配应用端,是赣州锂电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何琦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道:“虽然赣州矿产资源丰富,但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开采矿产资源、搞矿业经济、搞中间品、搞短链条,而是利用优质的矿产资源,吸引更多产业链终端项目在赣州落户建设,将矿产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我们不仅要做一阶、二阶材料,还要吸引电池企业甚至新能源车企,打造全产业链‘闭环式’生态圈。这是我们打造锂电产业2.0的主要思路。”
赣州聚力锂电全产业链发展的背后贯穿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多个省、市学习考察后,何琦发现,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资源枯竭又没有及时转型,将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延伸产业链、发展应用端则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下游企业可以从多地购买原材料,运来赣州生产,确保产业链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着力实现资源在产业链条上的循环利用,最大化提升资源利用价值。”何琦说。
目前,赣州已初步构建涵盖从锂电二阶材料(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电一阶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锂电池(电芯及电池组)到废旧电池、锂、钴、镍材料综合回收(梯次利用)的锂电全产业链。
“虽然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赣州工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也是增长的潜力和动力。”在何琦看来,未来十年,赣州仍将处于工业发展黄金期。“我们不光要抢抓锂电新能源产业,各类新兴产业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赛道,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推动赣州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何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