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工业和信息化岗位的同志怎样才能在新征程上做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不能脱离自身的岗位。唯有从自身岗位出发去思考去实践,才是不虚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笔者以为,要想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体现出“三个无负”,从世界观上把握好“服务企业”这个“着力点”;从方法论上把握好“数字化”这个支撑点,尤为关键。企业是人群的聚合单元,服务企业就是服务人民,就是做“无负人民”的事业。数字化是这个时代效率提升的主流手段,把握好数字化,就是找准了时代的高效支点,就是在做“无负时代”的工作。而当我们把上述“着力点”与“支撑点”相结合,将“数字化”用于“服务企业”的时候,就会有更大可能做出“无负历史”的业绩。
先说着力点。着力点,就是我们的作为方向点,任务之的,我们在什么时候都不能迷失。服务企业是工信部门存在的原因,也必然是我们永恒不变的奋斗方向点。牛顿定律告诉我们,当向一个点上施力的时候,同时也会收到那个点上的同等反作用力。同理,我们的价值,就在于施力于“服务企业”这个着力点的力度与效率。而我们的价值实现,就是企业这个着力点对我们的反响与评价。
那么,服务企业这个着力点怎样把握好?怎样赢得企业的肯定?笔者以为,要把“真”与“实”融入我们的意识与行动。一方面,要真情出思。增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人民”的意识,以此增强服务企业的主动性。从“企业娘家”的感情出发,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另一方面,要实干出招。大兴调查之风,知企业之实;大开研究之气,出企业欢迎之策;大行帮扶之道,一个一个地帮助呼吁、帮助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
再谈支撑点。支撑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借力点,价值创造的效率点。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撑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今天,我们扛着长长的工作撬杠要去撬动最佳的工业经济,就需要恰当的支撑点。那么此时真有一个极佳的支撑点,那就是数字化。我们对此一定不能迟钝。
那么,数字化转型这个支撑点怎样用好?笔者以为,把“专精特新”渗透到我们实践的全过程,不啻为实用接地之招。
一是突出一个“专”字,专在技术上,要善于运用最先进、最全面、最适合自身的数字化专业技术,善于调动与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懂专业机理的“双懂”专业人才去做数字化转型专业之事。
二是突出一个“精”字,精在价值上。做数字化转型不能流于花架子,要把“精”字放在前面,精于诊断,精于设计,精于过程建设,精于体系管理,精于平台调度,精于远程协调等,最终达到精于价值的新得。一切以效果为导向,精益求精地运用到数字化的各个过程。
三是突出一个“特”字,特在策略上。企有千形,策有千变。数字技术为我们提升工作的精细度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善于把握。在实践中,以数据流之变带动技术流之变、资金流之变、人才流之变、物质流之变,在企业高效的个性化、特色化和效率化上闯出新路子。
四是突出一个“新”字,新在创造上。善于把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结合起来,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创造出更多价值生态。近日,安徽省出台了《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和《支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若干政策》,为我们更好地运用数字化的工作支撑点,营造了更好的环境,提供了更佳的工作路径。后续,就是考验我们的实践主动与实践能力的时候了,我们必须拿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奋斗,用实际行动去做“三个无负”的践行者。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