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大部署。
区别于世界先行国家工业化历史过程,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在过去几十年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逐步摸索出的一条符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工业化道路,我们需要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从2012年至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我国制造业已形成完备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
但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从“有没有”到“强不强”的蝶变升级,这个“强”既体现在技术水平、基础能力上,也体现在产品质量和效益水平上。
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波认为,新型工业化是指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重要特征;从产业视角看,新型工业化是指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是其重要特征。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现代化工业体系,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许召元表示,未来新型工业化要重点推进三方面任务:一是要强基础补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确保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可靠运行的能力和水平。在新发展阶段,补齐短板、做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二是要持续提升工业品的质量水平。需要通过生产端提高质量标准和生产能力,市场端加大市场质量监管等系列举措,促进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三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能有力支撑共同富裕。工业部门竞争力强、生产效率高,可以承担较高的劳动报酬水平,就可以进一步带动其他行业收入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