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晋源区的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药业”)生产车间,耳畔回荡的是机器轰鸣声,映入眼帘的是冬日暖阳下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自动生产线快速运转,工人们忙碌而熟练地投料、制粒、压片、包装、质检、入库……这是我国各地制药企业加足马力、扩产能、保供给,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购药需求的一个缩影。
为了满足近日各地群众对感冒、发热等药品持续增长的购买需求,各地多措并举加大药品供应,通过迅速摸底、强化帮扶等多种方式,全速推进重点药品生产企业稳产达产、增产扩能,尽全力打响药品保供“攻坚战”,从源头上缓解广大群众“买药难”。
开足马力生产,加班加点保供“药匣子”
周末不停工、“白+黑”、“三班倒”、24小时“人停机不停”……走进太原药业的生产车间,一场与病毒的激烈赛跑在这里展开。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购药需求,太原药业迅速投入“战斗”,发起了一场“保障药品供应总动员”的活动,号召全厂人员“全线出击,全力以赴”,及时调整公司生产线,全力保障保供生产能力。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霞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已经把公司所有生产线全部调整为生产发烧退热的药品,公司所有一线人员加班加点,24小时轮班倒,机器24小时不停歇,管理人员不回家,吃住在厂里,统筹协调安排生产,确保产量。”
“作为本土制药企业,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把抗疫保供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市场供应,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赵霞坚定地说。
歇人不歇机,24小时倒班生产重点药品;争分夺秒,保持满负荷生产状态……在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九泰药业”)生产车间内,全体员工开足马力保供“药匣子”,全力保证重点药品供应。
“公司为保证对乙酰氨基酚片和氨咖黄敏胶囊的供应,增加了生产班次,放缓不紧缺产品的生产,将人员集中到重点药品的生产中,做到歇人不歇机,24小时倒班生产重点药品。机关办公室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后,全员支援包装入库等工作。”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负责人梁涛对记者表示,在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公司开足马力,全力保证重点药品供应。
据了解,九泰药业加紧了原材料的采购力度,同时启动了公司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复产复工工作。投产后,九泰药业将完全摆脱原料药的对外依赖,做到原料药的自给自足。
一线50余名工人两班倒,24小时奋战在增产扩产一线……在山西汾河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汾河制药”)的生产车间内,全体员工正在争分夺秒、开足马力完成保供任务。
“小企业”同样有“大作为”。据了解,山西汾河制药作为一家占地28亩、生产员工90余人的“小企业”,目前正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毅然承担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烧药)的保供任务,争分夺秒、开足马力,确保最大限度释放产能,迅速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山西汾河制药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秦光表示,目前公司一线50余名工人两班倒、24小时奋战在增产扩产一线,争分夺秒、开足马力,确保最大限度释放产能,迅速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日产量由10天前的88万片提高至目前的320万片,达到了设计产能的160%。
畅通供应链,筑牢防疫“后勤”防线
冬季的辽源河畔,气温已低至零下25℃,但辽源市百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百康药业”)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工人们正在挂挡提速,全力保障抗疫药品供应。多日来,工作人员都是凌晨进行配送,搬运师傅们不畏严寒,将一件件药品搬至具有“绿色通道”证件的车辆,在全省、全国大街小巷穿行,形成一条可移动的“生命通道”。
畅通供应渠道,筑牢防疫“后勤”防线。百康药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对乙酰氨基酚原料和制剂一体化生产企业。据该公司总经理罗骥介绍,为了扩能扩产、保供重点药品,百康药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保障用工需求方面,公司建立人员稳岗激励机制;在强化生产要素协调保障方面,辽源高新区领导深入企业问诊帮扶,并联系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水、电、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保障工作,全力支持企业满负荷生产,全力满足企业员工必要防护用品需求;在后勤保障方面,通过人力投入、物力配置和财力保障等要素,重点向保供车间、保供人员倾斜,协同推进,全力消除参与保供人员的后顾之忧;在上游原材料供应方面,通过多年供销关系积累、战略伙伴关系加持,以及全国重点物资通盘调度,上游原料企业对公司优先供应,从源头处保障供给。
近日来,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宣肺败毒颗粒生产线正在昼夜不停地运转着,一盒盒宣肺败毒颗粒下线、装箱,然后被发往全国各地,及时供应给有相关用药需求的人民群众……
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徐翔告诉记者,为了扩能扩产、保供重点药品,公司生产从原材料供应端、生产端再到物流发货端都得到了保障。
徐翔表示,在原辅材料保供端,山东省工信厅驻厂同志在驻厂期间,帮助企业协调了一些物料供应商资源,同时对其进行调度,确保药品原辅料的及时供应;在生产端,为确保相关抗疫产品的生产,公司调整了生产安排,24小时不停机、人休机不停,确保产能最大化;在物流发货端,通过和相应物流公司协作紧急部署,确保生产出的药品及时运送至全国各地,避免在中间环节发生滞压。
在此期间,山东省工信厅驻厂同志也对企业给予了帮助。“在公司紧急扩产之后,我们增加了部分设备,但其中一个关键进口检验配件在运输途中被滞压到了济南。省工信厅驻厂同志紧急调度,连夜帮我们把滞压的配件调拨出来及时送往公司,确保相关药品能及时、安全地进行生产。”徐翔说。
目前,位于河南许昌市的百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重点生产解热镇痛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大到人员和生产线优化,小到药品包装调整,百正药业通过全方位的优化统筹,全力保障着人民群众对解热镇痛药类药品的供应需求。
百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张要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公司采取的多项措施:车间合理安排生产,安排出一条专线进行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产,人员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对于布洛芬片生产线,车间专门安排出两台压片机24小时不间断压片,糖衣岗位实行12小时工作制,确保每天生产出一批布洛芬片;调整对乙酰氨基酚片包装模式,由原来的1000片/瓶调整为1000片/瓶、100片/瓶协调包装生产,在万片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包装成品数,使广大群众更容易买到。
各地多措并举,全速推进企业稳产达产
面对新一轮的疫情“冲击波”,用药需求暴涨,人民群众家中的“药箱”还能撑多久?能不能买到退烧药、止咳药等医疗物资?医药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足不足?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之下,各地工信部门迅速摸底,调动企业开足马力全速推进重点药品生产企业稳产达产、增产扩能,千方百计缓解居民买药难问题。
江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黄美昌告诉记者,应对近日出现感冒发热药品严重短缺、市场供应不足的现象,省工信厅立即从五方面展开工作,全力做好江西省重点医疗物资特别是重点药品的生产保供工作。
一是迅速摸底,加强调度。对全省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和重点品种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并将企业名单印发各地做好帮扶工作和产销对接。同时,迅速建立产能、产量、库存日调度机制,及时调度掌握省内感冒退烧等药品生产情况。
二是开足马力,全速生产。前期,省工信厅向各地印发了加大医疗物资生产供应的指导意见,动员各级医疗物资保障机构和工信系统,全速推进相关重点药品生产企业稳产达产、增产扩能。
三是强化帮扶,解决问题。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推动企业稳产达产,联合派出驻企特派员,进驻全省12家重点企业实地指导帮扶。同时在省工信厅内部设立两个服务组,帮不少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四是向上报告,争取调配。对于省内不能供货、省外采购有困难的产品和原辅料,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医疗物资组和工信部要求,在每日报送省内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的同时,积极向上汇报省内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需求。
五是调整重点,加强储备。作为省级应急医药储备负责单位,省工信厅第一时间要求省重点储备企业,迅速调整工作重点,从过去储备防护物资为主,转到加大采购连花清瘟、布洛芬等药品上来,加大紧缺急需产品采购储备力度。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市于近日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品生产和供应工作专班,市经信委作为成员单位,立即成立了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工作专班,大力挖掘市内医疗物资生产潜力,强力推动市内医疗物资生产满产超产,大力协调全国各地原料物资入渝,精准采购、收储、调拨医疗机构、本地市场需求,专题研究紧缺医疗物资保障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重庆市经信委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委和市药监局制定了《重庆市新冠预防与治疗相关药品地方品种推荐目录(第一版)》,针对发热、头疼、咳嗽、咽痛等症状遴选了本地生产的29个化药品种、48个中药品种,供各医疗机构和社会面药店采购;市经信委联动药监局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驻厂服务,协调解决药友制药、天圣药业3.5吨原料药采购;市商务委指导阿里、京东、美团开设重庆防疫药物保障专区,3个电商平台的专区均已上线。综合分析研判,全市重点医疗物资总体保障稳定。
此外,宁夏、浙江、河南、湖南等地也在全力做好重点药品和重要医疗物资供应工作。
据悉,12月24日,在工信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信厅积极协调和支持下,京东健康紧急上线宁夏重点药品全域精准投放平台,面向宁夏区域内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工信部专项调拨的连花清瘟胶囊等医疗保障物资;浙江省疫情防控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医疗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产储并举、分类保供、加强储备。重点加强新冠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等物资储备;河南省工信厅近日组织各地工信部门组建驻企服务团队进驻全省20家重点药品生产企业,全力扩大防疫药品产能产量;湖南省工信厅近日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供调度座谈会,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医疗物资保供工作专班作用,强化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