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4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 到医院为江泽民同志送别并护送遗体到八宝山火化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贡献陕西工信力量
显示技术百花齐放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激发涌现“专精特新”企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激发涌现“专精特新”企业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述评
本报记者 张依依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1%和1.6%,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呈企稳向好态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持续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力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十年来,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重要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作出重大部署,为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我国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是保市场主体的重要对象,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助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能够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极大韧性和极强活力,能够激发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要在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和各类政策的支持下,多措并举打好惠企“组合拳”。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从缓解资金压力、扩大市场需求、推动复工达产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政策,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2020年以来,为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国家和地方多措并举助企纾困。我们要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以更大力度推动落地见效,为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着眼长远,结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坚持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企业为重点,以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公益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服务标准化、精准化、特色化、便捷化,提升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要构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优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是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6.2%,比2012年末高0.9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源自中小企业,2021年我国“四新经济”新设企业383.8万户,占新设企业总量的42.5%。

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使其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不久前,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成长壮大的路径将更加清晰,获得的培育服务将更为精准。当前,一批中小企业不仅已成为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也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要更大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推进产融更加精准对接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也要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方面,要保持企业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减轻“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动能,充分发挥其创新排头兵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杨东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首先要加大精准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精准服务中小企业的功能,调整好再贷款额度。继续加大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其次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的信贷融资产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融资等融资业务,引导保险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保险产品。最后要优化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机制。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和中长期贷款等类型贷款的投放力度。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要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融通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关系到大中小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相关中介和服务组织等多方主体,需要形成工作体系、加强协同配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是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之举,也是中小企业发展难点、热点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数字化是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客观上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仍面临“不愿、不会、不敢、不能”等现实问题。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一些城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腾讯等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上云服务优惠,这些举措使中小企业普惠受益,激发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

在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看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要普及数字化制造,推动中小企业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全国制造业整体实现数字化转型;要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建设工程的工作重点。

数字基础设施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金壮龙强调,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健全优质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转型样板,培育一批高水平数字化服务商,推广一批小型化、精准化转型方案。

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我们要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深化生态级协作,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大型企业等各方主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链式”转型。大型企业搭建或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订单、技术、工具、人才、数据、知识等资源,探索共生共享、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

 
3上一篇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