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1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关键共性技术主题论坛同期举办,该论坛以“融合新技术、畅游元宇宙”为主题,旨在聚焦虚拟现实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发展路径,助力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金桥宣读了《关于组建虚拟现实科技创新联合体的通知》。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链链长李红军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共同为虚拟现实科技创新联合体揭牌。
同期,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国先后与中国移动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骆晓亮为“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与泰豪创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莉为“图形运算联合实验室”揭牌,与江西财经大学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廖国琼为“虚拟现实联合实验室”揭牌。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创始人、执行会长倪健中和江西省虚拟现实(V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邓辉共同为“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XR专家委员会”揭牌。
邓辉表示,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在迈入以产品升级和应用融合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经过多年培育,江西省发展VR关键共性技术已具备政策、生态、场景和人才优势,希望联盟和创新联合体以建设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为契机,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寻求技术重大突破与创新,共同推动江西省VR关键共性技术高质量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江表示,作为元宇宙的关键入口和重要呈现方式——虚拟现实产业有望做强做大、进一步完善元宇宙产业生态体系、共同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移动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作为中国移动在虚拟现实创新领域的一个集团级创新中心,也是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的牵头单位,创新中心将从基础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提升、筑巢引凤等四个方面发力,协力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发展。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突破对虚拟现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表示,高光谱图像能精准反应物质特征的光谱信息,对机器视觉发展影响深远。高光谱机器视觉感知技术将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有机结合,仿佛为机器人装上了一双“明亮精准的眼睛”,让机器人加速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近年来,高光谱视觉传感器突破了成像系统和三维光谱数据分析这两项关键技术,在工业、农业、无人驾驶、机器人、新药研发、新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广泛落地应用。
瑞典皇家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江西财经大学特聘教授李海波介绍了手势识别技术在虚拟现实产业的应用。他认为,VR和XR可以让人进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让体验者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构建这种体验,手眼协调非常重要,只有完美的手眼协调能力,才能充分运用感知运动技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甫分享了基于VR和脑电的认知反馈训练。他表示,随着智能化设备应用越来越多,认知操训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训练设备成本较高,而VR/AR沉浸感强、能模拟各种状态,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训练思路。研究发现,真实环境条件和VR/AR条件下,人的下脑电功率强度、时间、特征活动具有强相似形,因此他提出了虚拟现实和脑电结合的认知反馈训练方法。
论坛上,周建国分享了南昌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他表示,南昌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目前的研究领域聚焦于光学显示、人机交互、图形运算、人体工学、终端技术、通信技术等六个关键领域,现已取得诸多成果。
例如,在液晶变焦透镜与VR/AR可变焦显示方面,重点突破了变焦液晶透镜技术,实现了可变焦近眼显示方案,解决了视觉辐辏调节冲突(VAC)问题,提升了VR/AR观看体验的舒适感;在基于玻璃基液晶相位调制器的焦面式虚拟现实显示方面,创新中心已经研发完成了玻璃基液晶相位调制器的器件规格设计、光学设计、像素设计以及工艺制程和测试验证平台搭建等工作,完整版相位调制器即将推出;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体光栅方面,创新中心已经自主研制出了全息高分子材料,在调制折射率、调制度等光学参数方面已经领先于国内现有材料。
此外,论坛上还发布了由江西省虚拟现实(V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撰写的《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和《江西省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报告(2022年)》。两份报告全面梳理了江西省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为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与技术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教育培训兼科研管理负责人陈洁与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副院长张梦妮分别对两份报告进行了解读。
中国电信(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张青介绍了基于维盈WING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元宇宙技术应用。他表示,中国智能制造正在向体系化、高端化演进。随着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逐年攀升,国内主体对工业元宇宙相关应用的投资在2022年出现拐点。发展工业元宇宙,一方面要加大业务场景的创新,另一方面必须提升产业的价值。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LCD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张浩介绍了近眼显示高分辨率的相关内容。他表示,沉浸感是VR/AR设备中最影响体验的因素,而沉浸感的影响因素有显示分辨率、可视角度、设备重量以及软件内容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新一代显示技术要努力实现高保真、低延时、低功耗等指标。
小派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CEO任攀认为,沉浸感是元宇宙的基石。人们使用二维的手机、PC屏幕“观看”三维的立体空间,无法感受到足够的沉浸感,元宇宙就无法真正的实现。VR硬件等高性能设备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视觉沉浸与交互沉浸,从而“进入”到虚拟空间中,虚拟空间才有可能成为元宇宙。
中国移动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骆晓亮分享了数字孪生助力城市管理的相关内容。他表示,数字孪生城市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城市数据打通城市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实现多方信息化的融合,支撑更科学的管理决策。这一过程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三维实景建模、GIS地图服务能力、AI、大数据、数字孪生和物联网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沈旭昆分享了从虚拟现实到数字孪生的研究实践与思考。他指出,原来的VR/AR与物理对象和虚拟对象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现在的数字孪生则加入了更多智能化和自我演化元素,在前者基础上还加入了自动同步演化、双向动态交互等关键技术,因此更加独立和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