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4
 
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在合肥召开
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 《合肥倡议》发布
全国医疗装备产业与应用标准化 工作组在北京成立
第二十一届中国互联网大会 在深圳召开
真抓实干开新局 砥砺前行谱新篇 奋力推动山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述评
本报记者 连晓东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经历新一轮大调整,引发这一轮调整的,既有中长期变量,也有短期因素。从中长期看,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形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得传统制造环节的劳动力成本作用降低,技术、数据等要素的权重提高,全球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分工体系重新调整和组合。从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形势加剧全球供应链碎片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风险和挑战,严重威胁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增长。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我国全面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大协同、供应链的大循环之中,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广泛、最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也已形成系统性的优势。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开放是生产要素基于市场原则优化分工配置的前提,也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的核心要义,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稳定性只有通过开放合作才能实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只有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分工合作,才能持续提高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供应链,才会更加具有稳定性,才会更加具有韧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在第五届进博会上表示,各方应合作推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培育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增长新动能,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法国达索系统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Florence Verzelen表示,中欧加强经贸合作,不仅有助于稳定全球贸易、投资和产业链供应链,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增长动力。宝马(中国)服务公司总裁史明哲认为,汽车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在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确保全球供应链网络的稳定与韧性对我们保持商业成功至关重要。三星集团全球社长、三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黄得奎表示,中国有比较完整的供应链配套体系,拥有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因素的条件。中国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撑供应链的稳定,中国的消费升级以及中国政府推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基建带来的技术革新与迭代一定可以为中国内需市场催生新的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则表示,中国巨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我们在实业上的优势,应该在全球产业中实现它的价值。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当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研发、生产、供应链各个环节,产业链重新被解构跟重组。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表示,供应链的核心目标在于消除不确定性,供应链各个单元主体能够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按照确定的服务水平将确定的货物交付到客户手中,而数字化是解决供应链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招商局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冯波鸣表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导向的数字技术,无疑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业共识,也是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风险的重要方向。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江小涓表示,数字经济是引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补链、接链、创链,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弹性,全球应该共享数字时代的新机遇。我们要抓住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推动绿色技术、绿色工艺、绿色产品在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建设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产业链供应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面向未来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全球正经历着以新能源为驱动力的经济革命,推动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发展。据中美欧日给出的碳中和时间表估算,从2021年至2050年,四大经济体如期完成碳中和目标共计将投资约85万亿美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制造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亚太区主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供应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做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融合。全球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共识,对我们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融合至关重要。可以说,绿色低碳是产业链供应链最根本的方向,也是人类的未来。黄群慧建议,通过对外合作,依靠国内大市场的优势,集聚国际高端要素,高端要素反过来也能提升国内大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3上一篇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