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召开。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中国区首席技术官施战备在下午举行的产业链供应链高峰论坛上发表了题为《AR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兴起,企业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本身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为工业企业提供智能互联技术,并把这些技术延伸至产品制造和数字化服务的各个环节,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工业软件企业关注的重点。
“实际上,工业软件与虚拟现实的结合由来已久,如基于产品三维设计模型的虚拟样机、数字样机,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物理样机进行虚拟仿真和试验。随着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结合还可以拓展到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市场营销等更多领域,真正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施战备表示。
传统企业在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时候,首先需要用到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把物理世界的产品数据跟数字世界的三维模型、技术文档等信息融合起来,进一步进行数据驱动的仿真、分析、验证等,为企业提供更多端到端、互联、闭环的能力。”他说。
而随着数据越来越多,这些数据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消费”这些数据?这个时候,原先的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如此庞大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因此,AR技术应运而生。
尤其在工业制造领域,AR技术的应用让企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延伸和增强。不同于消费、游戏、娱乐等领域,工业生产对数据的精准性、实时性、一致性要求极高。AR技术可以帮制造业带来从前往后的数据连接和展示,产品数字化模型能够通过AR的方式从移动终端实时传递至工人师傅眼前,让他们可以掌握真实的工况信息。”
施战备指出,对于工业企业而言,目前AR技术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有三类:一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数据精准推送至现场操作人员手中,使他们不必再参考复杂的纸质操作指导手册,极大提高了这些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通过AR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还能起到预防出错的作用;二是通过AR交互的方式可以指导、协助现场人员快速诊断产品故障所在,更快速、更高效地提供售后服务与产品运维;三是应用于员工培训,帮助企业尽可能缩短新员工培训周期。
作为一家专注于数字化转型的工业软件企业,PTC在过去积累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很多工业企业并没有构建起自己的专业AR/VR开发团队,他们更希望能够把企业现有数据快速转化为相关应用,因此存在大量的定制开发需求。
“元宇宙的核心与基础是空间识别,未来元宇宙一定会跟我们的现实世界结合起来,通过在数字空间进行分析、计算、决策之后,进一步对现实空间进行指导和优化。”施战备说道。这里面可能分几个步骤:第一步要对现实空间进行扫描,收集大量数据;第二步要把这些数据转换成三维模型,而且基于这些三维模型进行创作调整;第三步就是基于元宇宙和数字空间的应用,提升工业企业远程监控、智能故障诊断、现场维修引导等能力。
“我国在这方面起步相对比较晚,应用程度也相对较浅,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产品数字化程度还有待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链路尚未完全打通。不过,部分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AR/VR技术的落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施战备表示,国内工业企业仍需进一步夯实数字化基础,以应用和价值驱动企业数字化业务的转型升级,在构建两者的融合应用时,不要仅关注表面的酷炫,还是要深挖业务价值,敢于突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