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4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部属单位高质量发展
金壮龙以视频方式出席2022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并致辞
半导体产业:整装前行 步履不停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凝心聚力擎旗奋进 以实干实绩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述评
本报记者 徐恒
 

工业强则百业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近日,工信部召开党组会议和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继承巩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构成,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也步入爬坡过坎的阶段,继续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既能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关键作用,又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振作工业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落实,各方面通力协作,共同来稳住产业链供应链,我国制造业顶住下行压力,保持了恢复增长的态势。去年,我国制造业增长了9.8%,高于GDP增速1.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增长了2.8%,高于GDP0.3个百分点。近两年来,制造业比重逐渐从2020年底的26.3%,提升至今年二季度的28.8%。制造业增长和制造业比重的回升,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充分展现出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体系全、韧性强的重要优势。

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稳投资。加快“十四五”工信领域重大工程和行动实施,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二是增动能。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提升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和效率。三是育主体。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再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四是优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各项工业稳增长政策,落实落细惠企政策,营造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推进。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较2012年分别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一批智能示范工厂加快建成,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全球领先,石化、钢铁、建材等行业已拥有一批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独步全球的领先企业。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6000多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成五大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183个二级节点,实施381个试点示范项目,形成系列典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初步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产品门类齐全的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实现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玉山表示。

下一步,我们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路径,高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一抓基础建设。着力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5G和千兆光网建设,统筹布局数据与算力设施。二抓重大工程。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打造两化融合贯标升级版,开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三抓应用推广。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深耕网络、平台、安全等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加速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行动,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坚决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我国初步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钢铁行业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1.5亿吨去产能目标。新兴产业壮大发展,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1%和32.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的基础上,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累计推荐节能技术装备产品3561项、节水工艺技术装备353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及装备350项,培育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53个,逐步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链条绿色产品供给体系。通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打造了一批绿色制造典型,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支撑起绿色制造“基本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日,工信部召开党组会议和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要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落实落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健全绿色制造体系。

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一个行动”,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和绿色制造支撑“两个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等“六个转型”。一是建立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出台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指导意见,统筹部署“十四五”绿色制造推行工作。二是构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政策体系。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一揽子支持政策体系,支持引导企业持续实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三是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各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加快相关标准制修订。四是完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打造梯度培育的绿色制造领军标杆。五是建立数字赋能绿色制造引导机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