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4
 
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 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采取有力有效措施 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5G全连接工厂:工业互联网迭代升级重要抓手
江苏:开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黄金期
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十年年均增长8.2%
2022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举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开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黄金期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江苏是制造大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一直高度重视,要求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近十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断提升江苏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奠定了重要基础。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十年来,江苏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注重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彰显。江苏用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2%的工业增加值,工业对GDP贡献超过40%,位居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10年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台阶,2021年达到4.46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2.0万亿元,年均增长6.8%,增幅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二是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凸显。全省制造业覆盖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机械、电子、石化、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医药八大行业中,规模超万亿元的行业有5个,机械、纺织行业规模居全国第一,电子、石化、医药行业规模全国第二。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5%、十年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9.8%,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坚持以集群培育为抓手 推动制造产业链走在前列

十年来,江苏一直重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促进产园、产城融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深化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塑造江苏集群和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第一,集群主导地位显著增强。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等6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占长三角一市三省的1/2,列全国第一。第二,集群示范效应显著提升。全省获评省级以上产业示范基地93家,其中国家级30家,总数全国第一;2021年示范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2.8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4%。第三,集群龙头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全省规模超千亿元企业12家、比2012年翻了两番;超百亿元企业从2012年的120家增加到175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8家、285家、199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第四,集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优势明显。在全省重点打造的30条优势产业链中,特高压设备及智能电网、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7条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明显;2021年晶硅光伏组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4%,智能电网、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占全国40%以上,海工装备、风电装机的市场份额占全国30%以上。

坚持以“智改数转”为突破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十年来,江苏持续实施大规模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近年来,把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提档升级。其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断跃升。2021年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4.8,比2015年提高15.9,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60.1%,比2015年提高32.3个百分点。其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不断提速。2021年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0.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6%,工业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1.2万亿元。其三,标杆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南京获中国软件名城,苏州、无锡获批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苏州、无锡分别获批国家区块链产业发展先导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全省拥有全球“灯塔工厂”8家,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8家、示范车间1639个。其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不断加快。全省建成了市、县主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全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2021年,累计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4个,标识注册量约440亿、解析量约250亿,接入企业数3.4万家,各项指标均稳居全国首位。

坚持以自主可控为着眼点 推动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十年来,江苏加速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全面缓解重点领域卡脖子和产业基础薄弱问题,推动企业加快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一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2381.69亿元(全国第二),是2012年的2倍多;2021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48万件,是2012年的4.6倍。二是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更趋完善。累计试点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3家,其中国家级2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90家,较2012年增长2.4倍;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9家,较2012年增长近1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三是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量子保密移动通信、亿门级FPGA、高压大功率IGBT芯片、2-5MW永磁电力吊舱推进器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突破,高速动车组摩擦材料、车用智能型氮氧传感器、超高压管线用焊接材料等关键基础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3.7万家、是2012年的7倍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9.0%、比2012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坚持以绿色低碳为理念 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2012年以来,江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绿色作为制造强省的鲜明底色,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资源循环利用,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表现在: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增强。2012—2021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8%,“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约束性目标任务。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0%,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由78%下降到70%。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9家、绿色园区1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3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由2014的0.9万辆增加到2021年的23.9万辆。水污染防治设备、高效节能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等优势和重点产业链得到全面发展。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江苏在制造业上开创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面对未来,江苏将在新的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接续奋斗,加快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步伐,为“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