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CITE2022开幕峰会 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编者按
制造量子计算机比研究量子计算更紧迫
显示技术拥抱数字经济
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
中国要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编辑:诸玲珍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
制造量子计算机比研究量子计算更紧迫

本报记者 张依依
 

8月16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开幕峰会在深圳举办。开幕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发表了题为“量子计算:颠覆性算力”的演讲。俞大鹏在演讲中表示,理论上讲,量子计算具有无与伦比的算力,是智能处理无序大规模数据的颠覆性技术。

俞大鹏表示,现阶段,以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推动量子计算再次走入公众视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就是万物互联互通。当前数据量每两年翻一番,每个人都是大数据的创造者,巨大的算力需求让量子计算的应用势在必行。

此外,人们操控微观世界的能力也有质的提升。俞大鹏表示,目前人类对离子、原子、光子等微观粒子的精确操控能力达到空前高度,量子调控技术也日趋成熟。

“信息时代呼唤颠覆性智能信息技术,量子计算应运而生。”俞大鹏还提到,量子计算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充分利用量子力学的所有优质资源。相比于经典计算,基于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原理的量子计算机,有望发挥极限效应进行信息处理,因而能够快速解决经典计算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俞大鹏在演讲中表示,信息时代,算力决定一切。量子计算具有无与伦比的算力,是国家技术战略制高点。量子计算受复杂、大规模海量数据、智能处理需求驱动,为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强大算力。

量子计算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几十年的市场规模将非常可观。俞大鹏表示,量子计算机对于特定问题具有无与伦比的速度优势。

据介绍,在量子计算产业链中,设备供应、芯片加工、硬件制造、云平台、量子软件/算法、工业应用等方面,是全球业界都在布局的重大方向。

俞大鹏在演讲中还提到了量子计算本身面临的技术挑战。比如,量子计算机现在有几种不同的研发路径,包括超导量子计算、离子阱量子计算、硅量子点量子计算、拓扑量子计算等,每一种技术路线的优点和缺点都同样明显。

针对如何发展量子计算,俞大鹏给出了建议。他表示,首先,我国量子计算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培育产业生态。目前,深圳正在按照“20+8”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量子信息产业的建设。其次,量子计算机的研发需要跨学科人才。研发量子计算机不能只靠物理学家,还需要计算机软硬件、电子电气等交叉学科的人才参与研发。再次,要意识到制造量子计算机比研究量子计算更紧迫,先制造出量子计算机,再进行迭代。最后,要做好量子科技科普,加强人才培养、储备未来人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