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专辑
3上一版  下一版4
 
边缘云商用投石问路 中国联通2025年将实现全云部署
大唐移动和Qualcomm合作开展符合3GPP 5G新空口互操作性测试
编辑:诸玲珍
首个符合3GPP SA标准的异厂商5G NR互通成功展示
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基于软件定义空口的5G NR验证平台
截至5月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近15亿
2018MWC上海大会将重点展示移动物联网成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8年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缘云商用投石问路 中国联通2025年将实现全云部署

本报记者 刘晶
 

自2014年到现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建成了全光网络,带给用户畅快的上网体验。然而,从原来的电网转为光网后,大批机房变得很空荡,原来数个机房的用户往往合并为一个机房。这些“下电”机房数量巨大,而且有相当大一部分闲置。

伴随5G而生的边缘计算,要求在网络边缘、最靠近用户的地方工作,例如为游戏提供更公平的对战环境、为视频用户提供零等待无卡顿的观看体验。边缘计算对网络的要求,在相当程度上与那些闲置的机房所处的网络位置吻合。日前,中国联通举办了“2018中国联通边缘云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希望在前期15个边缘云试点的基础上,能够部分实现规模商用,既可以唤醒机房资源,又可以为创新业务、5G建网辅路。

边缘云商用驱动力何在

自2016年,通信业就在不断讨论边缘计算、边缘云(以下简称MEC),作为5G的伴生技术,业界发现边缘云在4G网中也有需求。

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启动了15省市MEC的规模试点,探索MEC商业场景。

中国联通建设部总经理马红兵认为,视频和游戏在一些互联网公司收入中已经占很大比重,在4G网中使用MEC,可以明显提升视频和游戏的体验。在游戏对战中,例如王者荣耀的服务器集中放置于上海,上海与乌鲁木齐的人对战,网络时延就有明显差距;视频业务也有相同的问题,阿里、爱奇艺的服务器都集中放置,需要CDN(内容分发网络)的网络位置要更加靠近用户,进行下沉。目前中国联通也在与CDN领域的网宿公司合作,推动基于CDN的联合运营。“边缘推动、存储加速的需求非常强烈。”马红兵说。

“就现网来说,MEC的应用非常多。”华为云核心网研发副总裁周艳表示,在大视频类,有IPTV、监控视频、移动网的CDN等应用,这几种应用的角度不同,实现的功能也不同,如节约流量带宽、解决本地有线网不能部署的问题,或者解决本地化的实时分析。在电力行业,可以做配电自动化。在园区,实现工厂或者办公场所的本地处理、本地视频或者本地化办公。在西班牙沃达丰部署的MEC网络,时延降低了50%,提升了当地人特别喜欢的名为“危机时刻”的游戏体验。在智慧场馆中,支持AR、VR、MR(混合现实)的应用。在车联网、智慧交通场景中,实现实时反馈本地情况。

“MEC是移动网络和行业网络对话的一个边缘点,是跨边界的点,各行各业如果想要用移动网络,都可以定义自己的边缘网关,这套系统实现网络的可管可控,用起来会很方便。”周艳表示。

马红兵也坦言,尽管行业对MEC的需求很明确,也很强烈。但在业务标准、商业模式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涌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不同类型的应用对边缘云要求不一样,在视频类、游戏类应用中,要在边缘云上加入GPU卡,提高游戏和视频中对图形的优化和加速能力,但边缘云数量众多,目前已经达到几万数量级,与城域DC、骨干DC的建网模式区别较大,大量部署无疑需要大量投资,没有合理的商业模式就没有办法继续推动。可以说,这也是中国联通此次举办合作伙伴大会的核心要义——在有需求的领域尽快建立商业模式推进商用。

星耀首席商务官王毅认为,MEC将带来大量新的市场机遇,或将从中诞生伟大的公司。中国联通与星耀科技、英特尔、海康威视、三土科技共同发布的“Edge-Eye边缘云眼产品”,包含MEC边缘业务平台+移动高速无线摄像头+IoT设备+前端应用App等系列套件,可应用于智慧农业、雪亮工程、园区监控等智能安防场景,目前已经在湖北潜江等地正式商用。“MEC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即使在运营商内部,也需要做科普。”王毅说。

2025年实现100%云化部署

如果站在运营商网络转型的角度来看,MEC不仅仅会唤醒机房资源。马红兵说,中国联通目前正在进行混改,包括基因的改变,融合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基因,网络云化的目标不是为了云而云,更重要的是共同打造一个共云的生态,从原有的烟囱式的业务向综合的融合融通的业务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可编排的,同时大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可靠的业务平台。

“对于新的业务,我们现在基本上定下来两个大的方针,对传统业务主要进行改造升级,但怎么SDN化,怎么端到端打通,这是一个难题。对于新的业务、新的形态、新的应用我们要采用新的方式、新的网络进行打造,完全按照互联网的规则,采用市场化的机制,进行资源整合,集约化地为国家、企业、家庭、个人提供服务。”马红兵说,“中国联通在两年前已经推出了CUBE-Net开放网络架构,现在已经从1.0迭代到2.0,中国联通公司副总经理邵广禄结合AT&T的案例到北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结合联通的特点,提出了中国联通开放的云化网络架构形式。”

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缺点在于它的重资产,但优势也在于它的重资产,海量的连接和大量的管道,一方面令用户与用户建立了沟通的渠道,另一方面也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没有连接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大数据基础。马红兵表示,合作伙伴很多时候也是希望通过中国联通在宽带、移动网、物联网上的触点,能够把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用于产品的设计,丰富产品的内涵,提高产品的质量。

但是仅仅固守传统的重资产,固守于连接,注定是不能成功的,中国联通提出延展。怎么延展?马红兵说,要两条腿走路。第一,实现端到端打通,从终端到云端,这些端是不是由中国联通提供的并不重要,关键是大家一起把端到端拉通。而且这一端到端的通信大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泛在接入,业务云化,同时具备安全性高、QoS高的特点。端到端拉通难点在于,目前无论是内容、信息,还是存储、计算,都分散在各个企业,分散在各个数据中心里面,没有有效互通,今后将推动数据中心能力的增强和互通。第二,是实现云网一体、网随云动的理念。中国联通将搭建一个平台,使得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平台、不同的需求,通过中国联通沃云平台能够实现互通。对用户来讲,体会不到相互的差异,在他们看来是完整的产品、完整的功能、完整的使用界面,这就是联通追求的一个极致的方向。

5G是网络云化的一个抓手,5G的难点不在于eMBB,而在于物联网大连接和高可靠低时延的应用问题,而高可靠低时延业务主要是面向产业互联网,特别是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需求。传统移动网的时延不能满足产业互联网的时延要求,这就出现了边缘云的架构,满足边缘存储、边缘计算的需求。马红兵说,我们制订了一个规划,用大约5~10年时间,把包括边缘云在内的中国联通通信云部署完成,从区域、本地、边缘,再到接入机房,大约四层的云架构,其中区域数据中心大约有70~80个,本地数据中心有600个左右,边缘数据中心有6000~7000个左右,综合接入机房有6万~7万个左右。我们目前已经在推进核心网络下沉、微服务架构、无线网CU/DU分离的工作,计划于2025年基本实现100%的云化部署。

 
下一篇4  
  


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ww.cena.com.cn
中国电子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8层 邮编:100048
订阅电话:010-88558892 | 8855881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