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我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我深知,这份荣誉格外沉甸而崇高,但它属于集体,属于国防科技工业战线。这份荣誉,既反映了我和同志们在核应急岗位取得的成绩,更表达了党和人民对核应急、核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关切,也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深情与厚爱。核安全是生命线,核应急工作无小事。能在核应急这个重要岗位上忠实履职、奉献国防,践行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是我和同志们的无上光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更是值得的。
迎难而上
核应急工作肩负的是使命,胸怀的是忧患,应对的是时艰,面临的是考验,解决的是难题。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区发生8级特大地震。共克时艰、抗震救灾,一时成为当时最大的主题。其中,能否确保四川地区设施的安全,成为当时抗震救灾一个最特殊、最敏感、最严峻的考验。从国家领导人到基层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都把忧虑的心情和关切的目光聚焦在这块神圣的地方。在这里,设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工局领导的指挥下,我加入了刚刚组建的国家国防科工局针对该地区设施抢险救灾的应急队伍。当时,情况异常复杂,形势异常紧迫,这支应急队伍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进行紧急处置、紧急防护、紧急部署和安排。虽然我是这支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但灾情就是命令,保障安全就是使命。在9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和大家一起,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连续作战,深入现场查勘,科学分析研判,处置险情急情,整理准确信息,及时向北京报送要情,为领导掌握第一手材料、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的努力终于确保了这个地区的设施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表扬。
忘我工作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7级特大核泄漏事故。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我国也面临着遭受核泄漏危害的风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苗圩部长、陈求发局长立即指示启动国家核应急协调机制。从3月至6月的100多天里,在核应急办主任王毅韧副局长的具体指挥下,我和国家核应急办的同事、专家,以及各级核应急机构的同志们昼夜工作、超负荷运转。
其间,我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信息汇总、分析研判、稿件审查、要情报送、权威发布、公众宣传、国际通报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很多时候直到凌晨才能去沙发上休息一会儿。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权威发布栏目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黄金档。可以说,报道中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字字千金,稍有不慎,都会在国内外引起不同反响。在一次审读中,我发现稿件中有“我国公众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这样一句。考虑到当时公众的情绪,我和同事们商量后向领导建议将“无需”改成“不必”。经过紧急磋商研究,大家认为这样的修改对准确定位、稳定公众情绪、消除公众担忧、维护我国形象很有意义,这个建议立即被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采纳。
不懈追求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近几年来,苗圩部长、陈求发局长高度重视核应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亲历了两件事:
一件是2009年11月国家核应急协调委组织了代号为“神盾-2009”的首次国家级核应急演习。这次演习层次高,张德江副总理亲临应急指挥中心视察指导,18个国家部委的领导组成演习指挥部;规模大,动用了从国家到省、区、市,再到核电厂各方面2300多人的力量,模拟的事故等级高;协调难,既有部委间的协调,也有军地间的协调,既有三级应急组织间的协调,也有与专家队伍支撑单位间的协调,同时还有行业内外的协调,特别是还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协调。演习中,我担负着组织协调方案编制、脚本起草、现场调控、国际联络、信息通报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我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长期在核工业战线工作积累的经验、在中国常驻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三年期间搜集和掌握的理念,用于实际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另一件是参与组织修订《国家核应急预案》等重要文件。现行的《国家核应急预案》是国务院于2005年发布的。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特别是应对汶川地震、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的总结,抓紧修订《国家核应急预案》的工作摆上了国家核应急办的日程。近两年来,我积极组织调研、方案起草、专家论证、意见征询、报批送审等多个工作,为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推进全国核应急准备工作、增强实际应对能力贡献了力量。目前新版《国家核应急预案》已报送国务院审批。我参与编制的《国家核应急工作“十二五”规划》也已印发实施。我能亲身参加这些重要工作并作出一些成绩,是我终生难忘的美好经历。
通过核应急岗位锻炼实践,我深切感到:做好核应急工作,一定要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一定要怀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工作态度;一定要常怀“三心”,就是忠诚心、进取心、责任心;一定要常修“三力”,就是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一定要干好自己这份活,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作贡献。
前不久,苗圩部长为核应急工作作出明确指示,要求我们认清形势任务,切实增强做好核应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战略谋划,切实推进核应急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夯实基础,切实加强核应急组织体系及支撑体系全面建设;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履行好核应急各级组织的职能职责。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今后的核应急工作做好,把领导的指示贯彻落实好。